宁波籍巨星痛悼陨落
著名古文字学家、古文献学家、宁波历史学家,籍巨第八、星陨九、痛悼十届全国政协委员,宁波第六、籍巨七、星陨八届北京市政协委员,痛悼复旦大学文科杰出教授、宁波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裘锡圭先生,籍巨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8日1时45分,星陨在上海新华医院逝世,痛悼终年90岁。宁波 裘锡圭先生祖籍浙江宁波,1935年6月生于上海。1952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,1960年研究生毕业。曾参与整理银雀山汉墓竹简、云梦秦简、马王堆汉墓帛书等出土文献。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和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、博导。2000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授予荣誉博士。 《光明日报》曾用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”评价裘锡圭先生的治学精神。他在古文字学的不少领域,诸如甲骨学、金文、战国文字、简牍、帛书等方面都颇有造诣。此外,在历史学、考古学和语言学等方面也很有研究。出版的著作有《文字学概要》《古文字论集》《古代文史研究新探》《裘锡圭自选集》等及论文多篇。其中《文字学概要》多年来一直作为中文系教材,是必读书目。 他曾为效实中学校庆题词祝福 效实中学百年校庆时,裘先生题词祝福母校:“深切感谢在我的少年时代给我打下良好智识基础的母校——效实中学。”效实“求适”的理念,也许就是照在裘先生少年时代的那束光芒,成为其投身文字研究并取得卓著成就的动力之源,也成为了效实人追求品质教育的行动风标。 他被誉为“当代中国古文字学研究第一人” “我虽然已退休多年,但蒙学校领导和中心同仁不弃,还能和大家一块儿从事科研工作,这让我很高兴。我希望能在中心同仁的大力支持下,如期完成我所参加的《老子》注释项目,也希望中心今后不断发展,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。” 2025年3月29日,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(以下简称“中心”)迎来成立20周年纪念日。90岁高龄的复旦文科杰出教授、著名古文字学家裘锡圭先生对中心发展寄语。 古文字学,是一门识读甲骨文、金文等古文字,同时借助古文字材料研究语言、文献、历史的学科,因门槛高、培养周期长、出成果难,被视为“冷门绝学”。 “如果没有文字,人们对古代的了解将如长夜一般。”现在的中心主任刘钊这样形容。 被誉为“当代中国古文字学研究第一人”的裘锡圭先生,正是这样一位“划破长夜”的引路者。 裘锡圭创建了中心,也是中心的学术核心、精神领袖,他在甲骨学、金文、战国文字、简牍、帛书等多个古文字学领域均有深入研究。他对不少长期困扰甲骨学者的“疑字”“难字”进行了解说,并将文字研究与历史、考古、语言学等多领域知识结合起来,通过跨学科研究方法,推动甲骨学研究的发展,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古代社会的理解。 20世纪70年代初,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帛书、帛画、简牍等珍贵文物,举世震惊。其中,有字简帛文献达五十余种,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。2014年,由裘锡圭主编,湖南博物院、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编纂的《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》对这批珍贵资料作了系统整理与注释。 在书本的编纂过程中,裘锡圭带领中心全体教师,以6年的心血倾注于一书,将这一学术工程推向新的高度。《集成》的问世,对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,同时催生出大量相关研究成果。 “裘先生的学风对后辈的影响很深。”刘钊说。因长年伏案工作,裘锡圭饱受眼疾困扰,90岁高龄的他,尽管精力大不如前,但依旧每天工作2至3小时。他实事求是、对己严格、对人公平的治学态度及“字斟句酌”的严谨学风对后辈们产生了深远影响。 编辑、一审:孙灵洁 二审:朱从谷 三审:王润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宿松县妇联开展护苗“绿书签”进社区志愿活动 宿松新闻网
- 本世纪A股“首只”千元股诞生,贵州茅台盘中突破1000元,还会涨吗?
- 三大股指震荡上行 化工、金融板块走强
- 沪指跌0.94% 创业板跌1.67% 白马股午后集体下挫
- 我市聚焦四类群体提升民生获得感_
- 沪指震荡涨0.58%,有色金属等传统经济板块领涨
- 首批科创板企业估值将面对市场检验
- 三大股指震荡上行 化工、金融板块走强
- 全国所有省份已将职工医保共济范围扩大至“近亲属”
- 沪指震荡反弹涨0.8% 科创板个股全部收涨
-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操方案酝酿出台
- 沪指跌1.17% 汽车零部件、医药股走强
- 新场景 新体验 新活力_
- 久违的上涨行情!人民币翻盘重回6.90关口!在岸离岸双双走高
- 大盘缩量震荡跌0.4%,氢能源等题材持续活跃
- 沪指缩量震荡涨0.19%,白马股反弹题材股表现活跃
- 我县举行福建传洋安徽智造总部基地项目签约仪式 宿松新闻网
- 沪指大涨2.38% 两市成交额破6000亿 北向资金净流入近60亿
- 沪指跌0.96% 农业股领跌 北向资金连续两日净流入
- 起底港股仙股闪崩:套利洗劫“有套路”
- 搜索
-
- 友情链接
-